博鱼体育提到中国古典风格服饰美学,旗袍、唐装早已深入人心,大众对于汉服却知之甚少,从对“汉服”概念的混淆,到汉服结构的名称,都缺乏一定的理解,更毋需说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了。所谓“汉服”,指的并不是汉代服饰,而是汉民族传统服饰,又被称为汉衣冠、汉装、华服。汉代前身是华夏族,整个汉族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,经由秦朝发展,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。蔡邕在《独断》中讲道:“天子常服,汉服受之秦。”
新年伊始,成都天府古镇以千人汉服巡游正式开启“国风年”——穿华服,逛古镇,游竹海,赏国潮。
直到前些年,穿汉服出行或聚会还几乎约等于COSPLAY,受惊路人的内心三连问往往是“热吗?”“拍戏吗?”“合影要钱吗?”如今,伴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“国风潮”,汉服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,变得更为流行化和日常化,成为一种生活美学的载体。
与此同时,今天的大众对于汉服的认知仍然存在不少空白和误区。何为汉服?在漫长的历史中,汉服有着怎样的发展流变脉络?又对国际时装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?对很多人而言,汉服或许是一个含义不明的过去时态,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它是承载着丰富意味的文化符号。
而随着汉服文化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,时尚品牌为了抓住年轻人,也在汉服的创新上花了许多心思。
以“明华堂”为例,它将传统与考究的礼服融合于时尚,缔造了一种新颖的中国原创,重现出东方新古典主义的幽雅与庄重,受到大量年轻汉服爱好者的意想不到的喜爱与追捧,成为汉服中的l ogo与大牌。“明华堂”套装起步价过3000元,上万元的款型也非常常见。半定制的会员预约,据说已约到了2022年。
纵观全球时尚及历史碑界,Hau te Cou tu r e(高级订制)自1858年诞生,历史超过162年。它代表着西方体系对艺术创作和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顶礼膜拜,也确是极致的细节魔鬼——所有工艺均由手工完成,一件衣服耗费工时大概在一个月左右。法国高级时装协会,对高级订制设计师品牌及手工坊的规模、技术条件、发布会细节等均做了严格规定。在欧洲,Hau t e Cou t ur e(高级订制)是一个受法律保护的称号。
而汉服中的精品,仅以明代举例,就有600余年的历史。其中的艺术与工艺成就十分高超,比如明代的花鸟袍、蟒袍,一件就涉及近百种不同的绣花线,几十种古法植物染色,以及若干种不同的纱线捻度,仅仅是其中的金银线,又分出不同的金和银。不久前,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师、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楚艳联手山东博物馆,将其馆藏中30余件代表工艺水平巅峰的明代汉服进行了仿制复原。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及汉服艺术再现,楚艳团队的复原工作追溯到了纱线,野蚕丝与桑蚕丝,手工纺织与机织,看起来貌似不大的差异,后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,更不必提若干种繁复的针法。那种细腻和讲究,让设计团队在整个复原的过程中屡屡叹为观止。
汉服的精致,对细腻和优雅的追求,是对当代服装设计和创新的挑战和榜样,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当下的许多汉服品牌,除了重视传统中的考究和极致还原,也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,创造出当下年轻人需要的,也消费得起的服装。在穿着与搭配方式上,呈现出更好的组合方式,赋予传统服饰新生——有学习和传承,也有创新和超越,是汉服的新风貌。
在去年十月,传统形制汉服和汉风礼服、常服、潮服接连亮相上海时装周的“汉服专场秀”。从古法植物印染到3D打印配饰,以及中西融合技法共生融洽,这亦是传承中的创新,表达着年轻一代设计师对汉服文化的理解和认同。
而Z世代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观念,则更加直给——做自己且明确自己要什么。未必非得明白背后的文化内涵,好看就是追随的理由。近年来借着淘宝、抖音、B站、古装剧、古风游戏等极强的传播力,不少旁观者也被其影响,欣然入场“古风圈”。除了购买,汉服租赁、汉服体验馆等也应运而生。汉服爱好者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,2019年市场消费额突破45亿,对比2017年的5亿,确是迎来了井喷。可以说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,大家喜爱的原因主要是源自颜值和视觉冲击,流行文化的背后是什么,可能没那么重要。然而,想要得体传承汉服及文化,还需“知来处,明去处”。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,如此才能不至于对汉服、对传统的理解流于表面。
根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”,并认为“黄帝之前,未有衣裳屋宇。及黄帝造屋宇,制衣服,营殡葬,万民故免存亡之难。”当然,这种看法是在圣人史观下的一种认识。随着现古学的兴起博鱼体育,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在仰韶文化时期,就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,开始用麻布来制作衣服,黄帝的妻子嫘祖就是蚕和丝的发明者。自此以后,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。
在中国,传统服饰的地位至为重要。《尚书正义》注:“冕服华章曰华,大国曰夏。”《左传正义·定公十年》疏则曰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章服之美,谓之华。”基于此,中国有了“衣冠上国,礼仪之邦”的美称,代表了华夏文明的由来及发达程度。
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,而汉服在古意中的所指,并不仅仅是一套服装,而是包含着一整套完整的造型,包括衣裳、头饰、发式、面饰、鞋履、配饰等。单就衣裳来说,也是两件的概念,即上衣下裳,衣即衣服,裳一般指的是裙裾。
汉服所用的面料,基本就是布和帛,其结构从上至下分为领、襟、衽、衿、裾、袖、袂、带、韨等十个部分。前后具有对称性,在制作过程中会取两幅同等长的布,分别对折,作为前襟后裾,缝合后背中缝。如果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。若再取一幅布,裁为两幅衽,缝在左右两襟上,则称之为斜领右衽衣。其制作流程极为繁复。而在剪裁方面,与西方流行的立体剪裁截然不同。汉服以自然平面大片裁剪为特征,讲究宽衣博带之美。一套汉服至少需要耗费两米布料。
汉服的服饰纹样往往采取动物、植物、几何状的文饰。对动植物的刻画往往求真、细腻,而几何图形则规整、对称。服饰颜色更是有着严格区分。古人所理解的世界为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,称之为五正色,是极为尊贵的。至于其他颜色均是调和色,是这五种基本颜色调和而成,称之为“间色”。并将五色与五行相对应,“黑土、白土、赤土、青土、黄土”、“天谓之玄,地谓之黄,青与白相次也,赤与黑相次也,玄与黄相次也。青与赤谓之文,赤与白谓之章,白与黑谓之黼,黑羽青谓之黻,五彩备谓之绣……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,谓之巧。”汉服古法染色,至纯至美,光是红花染出的红色系,常见的就有石榴红、牡丹红、章丹、珊瑚朱、红梅、银红、嫣红、桃红、凤仙红等等……天成之美。
汉服面料上的花纹发展亦是有逻辑的,它与文化和社会发展形态互为映照。比如,明朝的龙袍上流行的四合如意云纹样,在明初和明末的形态均有所不同。明初百废待兴,花纹粗糙;明中期社会开始发展,纹样开始呈现多样化;到了明末,社会富裕,图样变得奢华饱满。再比如,唐代的纹理兼容性极强,在传统图案中自如混用许多西域元素,侧面呈现出大唐自信包容的一面。由此可见,服饰连贯发展,与文化发展的路径是一致的。
头饰亦是汉服的一部分。女子头饰主要由副、编次等构成。发髻也呈现出多样性,有时还会在发髻上佩戴珠花、步摇等各色饰物,并在鬓发两侧饰有博鬓。唐代初期,簪花多为点缀,即使满头插花也多为小花。到了开元盛世,簪花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更为丰富。据记载,唐明皇亲自为杨贵妃插簪花。此时还出现了簪花斗花比赛,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“长安士女,春时斗花,戴插以奇花,多者为胜。”每当春日盛开之时,女子们插花满头,夸富斗艳,美不胜收。从上层豪门一掷千金的斗花活动,到民间的斗花之戏,颇为盛行。民间男女还借斗花的机会,自由交往,选择心目中的佳配。敦煌歌辞《斗百草》中有描写斗花定终身的句子“欲摘问旁人,两两相捻取”——两两相捻取,即是暗谓成双配对,结为秦晋之好。
除了簪花,簪钗也往往被视为定情之物。陆游与唐婉曾以一支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亲,陆游十九岁(绍兴十四年)终与唐婉结合,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以及与陆游的亲密感情,不知何故竟引起了陆母的不满,遂命陆游休了唐婉。公元1151年(绍兴二十一年)礼部会试失利后,陆游到沈园游玩,偶遇唐婉,两人再见面都非常难过。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《钗头凤·红酥手》。公元1156年,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,不由感慨万千,和了一阕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。同年秋,唐便抑郁而终。
此外,宋代还在簪钗的端头悬吊钗符,也称“钗头符”,或“宝符”、“灵符”。曾丰《端午家集》中言:“戏缠朱彩索,争带赤灵符。”钗头往往被做得小巧玲珑,宋人也常称作“小符”。历代诗词多有表现,如苏轼《浣溪沙·端午》:“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”又如,崔敦诗《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词·皇后合》:“玉燕垂符小,珠囊结艾青。”
面饰即花钿,是女子贴在两鬓、眉间、面颊的花朵装饰物。关于花钿由来的美丽传说,有一年正月初七,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仰卧于含章殿下,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拂,吹落梅花一朵,正落于公主额头,其额中被染出了梅花印。这奇特的美丽被宫中女子争相效仿,然而奇遇难求,大家便直接剪下梅花贴于额头,成为一种新的美容术。牛峤《红蔷薇》中“若缀寿阳公主额,六宫争肯学梅妆”说的就是这个。
梅花状的花钿有红、黄、绿三色,一般以红色居多。众人熟知的《木兰辞》里的“对镜贴花黄”,贴的便是黄色花钿。绿的是“翠钿”,由名贵的各色翠鸟羽毛制成博鱼体育,呈青绿色,晶点闪烁,清新别致。温庭筠《南歌子》中“脸上金霞细,眉间翠钿深”,张太华《葬后见形诗》中“寻思往日椒房宠,泪湿衣襟损翠钿”,指的都是这般稀罕之物。
花钿的造型除了常见的梅花,后来也发展出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,比如牛角形、扇面形博鱼体育、桃子形等,此外也有各式小鸟、鱼鸭等造型博鱼体育,十分美妙娇俏。花钿一般会以金、银箔及珠宝制成,此外也有用纸、鱼鳞、茶油花饼,甚至蜻蜓翅膀做的。可谓别出心裁,不拘一格。宋人陶谷《潸异录》:“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,爱其翠薄,遂以描金笔涂翅,作小折枝花子。”描述的就是蜻蜓翅膀制的花钿。
顺带一提,粘花钿的胶叫“呵胶”,是由粘箭羽的鱼鳔制成,对之呵气,再蘸点唾液,便能牢牢依附——一气呵成,故称“呵胶”。
关于鞋履,大礼服(朝服、祭服)一般使用红云履;深衣则使用黑云履或黑布鞋;女装的部分,正装通常搭配弓鞋;圆领袍一般搭配皂靴或皂皮靴(隋唐时期);道袍、直身等正装,除了布鞋之外,可选云头履;便装配布鞋、洒鞋最常见不过了;戎装(军装),可搭皂靴、布鞋。
配饰主要是佩玉。佩玉大致说来有头饰、耳饰、项饰、手饰、身饰几大类,而常见品种有玉瑷、玉环、玉玦、玉冲牙、玉翁仲、玉镯、扳指、玉剑首、玉带板等等。贵族们往往是组玉配套齐全,佩戴次序也极为讲究。汉服的配饰除了佩玉,还有蔽膝、披帛、袜、帔、香囊、剑、绶、印、笏、牙牌、革带、玉带、銙、腾蛇等。
从汉服一斑,可见古代汉人的气韵——从头至脚,讲究何其之多。审美能力,一定是文化教养的结果,是人文教育对一个人共情能力、敏感度、想象力、以及文化视野的开发,它不但决定了审美旨趣,还关乎人格、气质与灵性。服饰在时间的长河中,从来都不是驯化人的武器,它是一部交织了身体感知与料作品质的协奏曲,是自我欣赏与认定。
宝相花是广泛流行于唐代纺织品上的重要装饰纹样。宝相花是一种图案化的花纹,现实里并没有这样一种花。它集中了莲花、牡丹、菊花的特征,又吸取了传统纹样中的云纹、忍冬纹以及中亚地域色彩的石榴纹等精华,形式上采用四向或多向对称放射状作出圆形适合、菱形、方形适合装饰纹样。宝相花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,具有吉祥美满的寓意。不同时代宝相花的形态也并不相同,唐代时莲花的因素居多,到了后来牡丹成为主体。意大利品牌瓦伦蒂诺2014年春夏高级女装中使用了联珠纹图案进行时装设计。
夹缬是指利用雕版在绸棉织物上夹染出预定花样的印染工艺,为中国传统印染技艺“四缬”(夹缬、蜡缬、绞缬、灰缬,即今天所说的夹染、蜡染、扎染、蓝印花布)之一。夹缬上溯可达东汉,盛于唐宋。唐代白居易《赠皇甫郎中》诗云:“成都新夹缬,梁汉碎胭脂。”敦煌莫高窟唐代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衣物。早期夹缬工艺是扎根于民间并传到宫廷的。唐代张萱绘《捣练图》中蓝裙女子穿的小袖衫的纹样就颇似夹缬工艺。
在明朝初期,云肩多用于宫廷庆祝元旦及朝会的礼乐仪队中担任女性歌舞伎。随后,云肩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女性,特别是青年女性婚嫁时不可或缺的衣饰。大多数云肩由四个云纹组成,称为四合如意式,还有柳叶式、荷花式等,上面都有吉祥纹样,如富贵牡丹、多福多寿、连年有鱼等。
意大利品牌“就是卡沃利”2013年秋冬推出了精美的翠环流苏项链。美国婚纱设计师克莱尔·佩蒂伯恩在2010年兰花礼服系列中就运用了“玉环绶”的元素。
宋代女裙流行使用轻薄质料博鱼体育,时有“薄罗衫子薄罗裙”之称,为了不使裙摆散开影响美观,宋代女子常在裙子中间挂上一根用丝带编成的飘带,中间打环结,串一个玉制的圆环玉佩,被称为“玉环绶”或“宫绦”,用来压住裙幅。这在当代中式服装中比较常见。 (徐小棠)